新闻中心

问道江源·研究生学术论坛第81期 | 土壤生态学专题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24 研究生办公室

9月19日上午,“问道江源”研究生学术论坛第81期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3号楼316会议室开讲。本期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超群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仇云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段鹏鹏副研究员分别为生态学专业师生作土壤生态学相关学术报告。报告由西北高原所研究员、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华坤主持,50余名科研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王超群率先开讲,作题为 “土壤微生物碳 - 能耦合代谢与固碳” 的报告。报告以微生物利用的能量源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当前土壤碳循环模型中存在的能量维度缺失问题。随后,他系统介绍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差异,创新性构建起微生物碳 - 能耦合代谢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出基于微生物热力学机制的土壤有机碳周转理论框架,成功填补碳循环模型在能量维度上的空白,为更精准开展土壤碳循环建模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随后,仇云鹏带来 “全球变化影响菌根真菌调控土壤有机碳动态” 的报告。报告首先阐述丛枝菌根真菌(AFM)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背景,并提出核心科学问题 —— 全球变化因子如何影响植物根系 - 菌根生长,进而作用于有机碳动态。围绕该问题,仇云鹏教授团队通过臭氧 + 增温、施氮 + 增温、增雨三个长期野外控制实验,深入研究 AFM 与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关联,最终建立相关概念模型:增温、臭氧和氮添加会引发根系性状、根系 - AFM、AFM 群落内三种植物根系 - AMF 权衡关系,导致根系和菌丝周转加速,进而降低土壤有机碳。该研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减排增汇提供关键理论依据。

最后,段鹏鹏以喀斯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围绕“高钙土壤有机碳循环更快形成效率更高”这一主题进行报告。 基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结合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碳形成与稳定的功能,他提出 “高钙土壤是否促进微生物碳泵提升有机碳累积” 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其团队通过野外监测与培养实验证实: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受钙元素控制,高钙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和合成代谢能力更强,有机碳化学组分均匀度更高,既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又能增强其稳定性。该研究为巩固和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报告会上主讲人还同与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

周华坤主持报告会

王超群作报告

仇云鹏作报告

段鹏鹏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